我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

媒体:唐山劳动日报社 发布于:2022-03-24


3月23日下午,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。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乔朝英通报了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、隔离点建设储备和集中隔离等方面情况。

据了解,3月22日0—24时,我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、无症状感染者34例,均及时闭环转运至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救治,目前病情平稳。截至3月22日24时,本轮疫情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例,无症状感染者79例。

各类防疫物资储备充足

疫情发生后,我市按照“双倍储量”计划,加强对防护、消杀、检测、药品等重要防疫物资采购,建立了市、县两级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情况日报告制度,进一步优化物资出入库流程,做到科学规范、按需调配。截至目前,全市实物储备医用防护服73.4万套、医用外科口罩1163.6万只、医用隔离眼罩30.5万个、一次性隔离衣31.2万套,连花清瘟胶囊6.2万盒,病毒采样管162.3万支,核酸提取试剂177.9万份,核酸检测试剂174.1万份,抗原检测试剂41万份,各类防疫物资储备充足。同时,正积极组织全市38家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,并与国药乐仁堂、华润唐山医药等6家单位签订了13大类总价值310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代储合同,重点购买防护口罩、消杀用品、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等物资,能够满足未来疫情防控全市工作需求。

集中隔离10227人

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,各级各有关单位不断加强集中隔离点储备建设和规范管理,确保实现“应隔尽隔”,坚决守住隔离点不发生交叉感染底线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集中隔离房33166间,超过了省达40间/万人的标准。已经启用隔离房间14830间,共集中隔离10227人。

为保障隔离人员“应隔尽隔”,我市全力做好集中隔离点储备、建设、管理等各项工作,广泛挖掘可用隔离点资源,全力加快隔离点设施建设。其中,去年建成的市集中隔离点一期已投入使用,共有隔离病房110间、医护宿舍39间;二期工程已于3月20日开始实施,计划建设隔离病房228间、医护宿舍75间,预计3月25日左右即可建成并投入使用。同时,高新、丰润、古冶、玉田等6个县(市、区),正组织建设集中隔离点,可增加隔离房2000套。

新建两个方舱医院

关于方舱医院建设,经市委、市政府研究决定,在南湖会展中心建设14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,已经进场施工,预计3月24日完工;在东方国际会展中心谋划建设6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,目前正在规划设计。

市县两级确定“黄码医院”

目前,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克服全民核酸检测、定点医院支援等大量人员抽调实际困难,全面保障急诊24小时应诊,门诊正常开诊。为方便群众就诊,开通网络预约诊疗服务,全市日常医疗服务稳定、充足;全力保障中高风险人群就医。市、县两级分别确定“黄码医院”,收治来自封控区、隔离点和健康码为红码、黄码的重点人群患者。市级“黄码医院”重点承担需进一步上转诊治的重症患者,随时接收基层转诊,有效保障了中高风险人群就医需求。

全力保障特殊人群就医

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摸清肾透析、孕产妇、新生儿、肿瘤以及精神类疾病等特殊人群底数的基础上,指定专科医疗机构分级、分类保障特殊人群就医需求,确保特殊人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;在本市充足储备的基础上,疫情发生后,我市积极与兄弟城市沟通协调,已相继从保定市血站和省血液中心调入部分血液制品进行战略储备。目前,全市临床用血供应充足。

蔬菜总量能够满足全市正常需求

全市进入应急状态后,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,坚决扛稳产地“菜篮子”产品稳产保供政治责任,全面加强蔬菜、畜牧、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,有效保障当前市场供应。在保障蔬菜生产方面,加强技术指导,最大限度降低低温天气影响;开辟绿色通道,保障农资供应;强化个人防护,确保生产者防护安全。目前,我市蔬菜在田种植面积近20万亩,蔬菜日供应量在7000吨左右,还有冬储蔬菜近45万吨,蔬菜总量能够满足全市正常需求。在保障肉、蛋、奶生产方面,目前全市肉类日供应量在1600吨以上,奶日供应量3000吨,蛋日供应量在7200吨左右。在保障水产品生产方面,目前全市水产品日供应量在360吨以上。此外,在全力支持保障全市农产品生产的同时,还重点对全市12个蔬菜应急保供基地、32家肉蛋奶应急保供基地、21个水产品应急保供基地给予支持倾斜,确保应急保供基地产品供应充足。